高温喷涂工艺
高温喷涂工艺是将熔融状态的喷涂材料,通过高速气流,使其雾化,喷射在被净化及粗化的零件表面上,形成喷涂层的一种表面加工方法。喷涂合金颗粒通过受热加速后,撞击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过程中,熔融状态的或高塑性状的粉末颗粒,以一定的飞行速度撞击在基体上与基体相互作用,是形成涂层的重要阶段 [1] 。技术简介 热喷涂是指将涂层材料加热熔化,用高速气流将其雾化成极细的颗粒,并以很高的速
2022.08.13
热喷涂技术的应用 热喷涂技术行业应用前景与趋势分析
热喷涂技术是利用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至熔化或半熔化状态,并以一定的速度喷射沉积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方法。热喷涂技术在普通材料的表面上,制造一个特殊的工作表面,使其达到:防腐、耐磨、减摩、抗高温、抗氧化、隔热、绝缘、导电、防微波辐射等一系多种功能,使其达到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的目的,我们把特殊的工作表面叫涂层,把制造涂层的工作方法叫热喷涂。热喷涂技术是表面过程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2022.08.13
12
2022/08
热喷涂技术与陶瓷涂层的应用
热喷涂技术与陶瓷涂层的应用 热喷涂技术是材料科学领域内表面工程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表面强化和表面改性的技术,通过在金属基体表面喷涂一层涂层使金属具有耐磨、耐蚀、耐高温氧化、电绝缘、隔热、防辐射、减磨和密封等性能。热喷涂技术主要用于高温、耐磨、耐腐蚀等部件的预保护、功能涂层的制备及对失效部件的修复等。陶瓷涂层技术的特点与整体结构陶瓷材料相比,陶瓷涂层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能...
浅述医疗器械装置的表面涂层
2015年10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发布了题为“血管医疗器械产品润滑涂层分离”的安全通讯,随后是医疗产品安全网(MedSun)最终报告题为“用于脉管系统的医疗器械装置的亲水性和疏水性涂层”。报告包含临床医生的调查结果,并强调了程序技术在最小化颗粒物产生方面的重要性。在他们与行业的交流沟通中,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承认了血管器械产品亲水涂层的重要作用,作为更具侵入性方式以及随之而...
2022.08.11
热喷涂技术应用及研究进展与挑战(下)
特约稿《热喷涂技术》2018年第四期3热喷涂材料现状与挑战热喷涂涂层性能的最大潜能取决于热喷涂材料自身性能及其组织结构特征,因此,具有不同成分与结构的喷涂材料的研发是制备满足不同服役应用要求涂层的物质基础。影响涂层性能的粉末参数主要有:成分、取决于制备方法的结构与形貌、粉末粒度。尽管适合于特殊环境的新型热喷涂材料不断出现,但基于迄今的开发与应用,已经形成了几类重要热喷涂材料:金属线材,Ni基与...
2022.08.10
热喷涂技术:为部件披上“保护外衣”
对于普通材料来说,其性能多少会因长期暴露在某些特定环境中,受周围介质的化学或电化学作用的影响而发生改变,比如说长期暴露在户外大气的钢铁结构件就容易被腐蚀。因此为了保护材料表面,往往需要利用热喷涂技术制造一个特殊的工作表面,使其达到:防腐、耐磨、减摩、抗高温、抗氧化、隔热、绝缘、导电、防微波辐射等一系多种功能。 热喷涂技术的具体过程,是指利用某种热源将粉状、丝
2022.08.10
航空发动机到底用到了多少种涂层
航空发动机到底用到了多少种涂层?涂层技术(CoatingTechnology)在当今航空发动机中已经获得了广泛应用,主要用来延长发动机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内对涂层技术是存在质疑的。一方面是对涂层的功能性吃不透,设计有偏差;另一方面,涂层的关键性能不达标,起不到功能性作用。因此,涂层通常被戏称为“一件可穿可不穿的衣服”(还不如裸奔来的实在)。然而,欧美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航空发动机动辄几千小时...
2022.08.09
火焰喷涂技术之燃烧火焰特性
火焰喷涂是一种以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在氧气或空气助燃形成具有一定喷射速度的燃烧火焰作为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到熔融或半熔融状态,并以高速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上,形成涂层的工艺方法。根据燃烧火焰的性质,火焰喷涂技术可以分为普通火焰喷涂技术、超音速火焰喷涂技术和爆炸喷涂技术;根据喷涂材料的形态,火焰喷涂技术又可以分为粉末火焰喷涂技术、线材火焰喷涂技术和棒材火焰喷涂技术。火
2022.08.09
旁轴送粉激光熔覆和同轴送粉激光熔覆的应用及优缺点
激光熔覆在国内发展了近十几年,属于一种相对比较先进的金属表面改性技术。激光熔覆技术是利用高能密度的激光束使熔覆材质(金属粉末)与基材表面薄层一起熔凝的方法,在基体表面形成冶金结合的熔覆层。激光熔覆层稀释度低但结合力强,与基体呈冶金结合,可显著改善基体材料表面的耐磨、耐蚀、耐热、抗氧化或电气特性。 激光熔覆按照激光与熔覆粉末的作用方式(即送料方式)划分又可分为旁轴送粉,同轴周向送粉以及中心送...
2022.08.08
激光熔覆工艺
激光熔覆是采用激光束加热熔覆材料和基材表面,使所需的特殊材料熔焊于工件表面的一种新型表面改性技术。与常用的堆焊及等离子喷焊(涂)等技术相比,激光熔覆技术具有一系列突出的特点:熔覆层组织细小、致密,覆层的硬度更高,耐蚀性、耐磨性更优;覆层与基体为冶金结合;熔覆层稀释率低(仅5%~8%),可用较薄的覆层实现所需的性能要求;激光束功率密度大,加热温度高,熔覆材料的选择范围更宽;热影响区小,工件变形少;...
2022.08.08
一文读懂热喷涂技术
热喷涂技术可以在设备维修中修旧利废,使报废了的零部件“起死回生”;也可以在新产品制造中进行强化和预保护,使其“益寿延年”。可以大量节约能源、节约材料、提高功效、降低成本,特别适合我国国情,符合我国现行的经济政策。是当前国家提倡的节能减排、低能耗、高效率的一项重要实用技术。 热喷涂的发展历程热喷涂技术自1910年,由瑞士的M.U.Schoop博
2022.08.06
全球与中国热喷涂粉末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简报)
热喷涂技术是利用某种热源将热喷涂材料加热熔化或半熔化,并通过焰流或外加高速气流将其雾化,进而喷射到基体(工件)表面,与基体结合形成某种功能涂层的方法。热喷涂技术在普通材料的表面上,制造一个特殊的工作表面,使其具有:防腐、耐磨、减摩、抗高温、抗氧化、隔热、绝缘、导电、防微波辐射等一系多种功能,使其达到节约材料、节约能源的目的,这种特殊的工作表面叫涂层,而制造涂层的工作方法叫热喷涂。本报告主...
2022.08.03
2022深圳国际热喷涂展览会12月7日开展
2022深圳国际热喷涂展览会12月7日开展时间:2022年12月7日-9日地点: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 组织机构承办单位:亨劢会展(上海)有限公司█ 行业盛会 随着我国经济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热喷涂制造业,为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工业发展带动了热喷涂市场的需求猛增,产品的品种、数量及品质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场本身蕴藏了极大的潜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面对国...
2022.08.01
航空发动机材料及工艺发展浅析
航空发动机对材料、工艺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材料、工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发动机的性能和特性。发动 机推重比的提高将更加依赖轻质、高强韧、耐高温的战略型、革命性先进材料及工艺。
2022.07.29
学术论文丨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C/SiC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加工技术研究进展焦浩文,陈冰,左彬湖南科技大学智能制造研究院难加工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摘要:碳纤维增强碳化硅陶瓷基(C/SiC)复合材料由于其强度高、硬度大、耐磨损,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航空航天等领域,然而 C/SiC 复合材料难以被稳定地去除加工。本文综述 C/SiC 复合材料的常见制备方式及其材料的性能特点。概述 C/SiC 复合材料的传统
2022.07.27
成会明院士: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进程中,材料科学仍将创造奇迹
材料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石。从石器时代发展到以钢铁为代表的工业时代,以及如今以硅等半导体材料及器件为代表的信息时代,历史的演进无不伴随着材料领域的进展和突破,关键新材料的出现与应用往往是推动新技术革命的直接动力。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材料推动了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并促进着相关行业的快速迭代与进步,显著提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鉴于新材料的
2022.07.25
我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产业战略研究
前言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对以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代表的传统化石能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为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推动能源行业向低碳化、无碳化、低污染方向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目前以煤为基础的大规模化石能源开发造成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严重,2021 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超1.19×1010t,占全球总量的 32.8%,
2022.07.23
21
2022/07
学术论文丨SiCf/SiC 复合材料表面 Si/Yb2Si2O7 双层涂层结合强度分析
目的 通过选择合适的复合材料拉伸方向和涂层制备工艺,在 SiCf/SiC 复材上获得高结合强度的Si/Yb2Si2O7 双层涂层。方法 采用真空等离子喷涂技术在 2.5D 编织的 SiCf/SiC 复合材料表面制备 Si 涂层、Si/Yb2Si2O7 双层涂层。采用金相、 XRD、 SEM 和 EDS 对试样进行表征,采用拉伸试验测试涂层的结合强度,观察涂层拉伸后的断裂面形貌,分析涂层结合强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采用胶粘拉拔法, 2.5...
热喷涂是一种表面强化技术
热喷涂,是指将涂层材料加热熔化,用高速气流将其雾化成极细的颗粒,并以很高的速度喷射到工件表面,形成涂层。根据需要选用不同的涂层材料,可以获得耐磨损、耐腐蚀、抗氧化、耐热等方面的一种或数种性能。
2022.07.18
氢储能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本文选自中国工程院院刊《中国工程科学》2022年第3期
作者:许传博 ,刘建国
来源:氢储能在我国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价值、挑战及展望[J].中国工程科学,2022,24(3):89-99.
2022.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