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出发再造芯!复盘4段传奇造芯履历。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教父”的张汝京,今年已经74岁了。不久前,他刚刚完成又一次职业转舵——从青岛芯恩离职,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这位在南京出生、移居台湾、在美国崭露头角,又一手创办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业龙头中芯国际的传奇人物,此后一直积极参与芯片产业建设发展:66岁创办大陆第一家300mm大硅片企业上海新昇半导体,70岁创办大陆第一家CIDM(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模式企业青岛
被誉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教父”的张汝京,今年已经74岁了。不久前,他刚刚完成又一次职业转舵——从青岛芯恩离职,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这位在南京出生、移居台湾、在美国崭露头角,又一手创办中国大陆芯片制造业龙头中芯国际的传奇人物,此后一直积极参与芯片产业建设发展:66岁创办大陆第一家300mm大硅片企业上海新昇半导体,70岁创办大陆第一家CIDM(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模式企业青岛芯恩半导体……
如今,张汝京的履历再次更新——任积塔半导体执行董事、积塔学院院长。
▲5月3日,张汝京在积塔半导体临港厂区开展企业文化讲座,观看人数近两千人(图片来源:积塔半导体微信公众号)
在大陆的20余年间,这位知名芯片建厂专家,通过一次次的创业,在中国大陆芯片产业屡创先河,从半导体材料到晶圆制造,每一个创业项目都在填补本土供应链的薄弱环节。而年已古稀的他,如今依然充满斗志,到一家主攻特色工艺集成电路芯片制造企业,踏上全新的征程。
张汝京194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不到一岁便和父母迁到了中国台湾。1970年,他毕业于台湾大学的工程科学系,之后进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继续攻读硕士。硕士毕业后,张汝京先在美国化工企业和液态氮、液态氧供应企业工作,之后又进入了美国老牌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工作。期间,他获得推荐进入南卫理公会大学电机系就读博士学位。在德州仪器工作时,张汝京连续在美国、日本、新加坡、意大利、中国台湾等多地建厂,先后领导、参与了10余座晶圆厂的建设,在美国半导体行业内被称作“建厂狂魔”。从德州仪器离职后,张汝京1997年加入了中国台湾的世大半导体。在他的带领下,三年后,世大半导体实现盈利,并成为中国台湾第三大半导体制造企业。由于世大半导体的出色业绩以及联电的合并扩大,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感到了紧迫,出资50亿美元,收购世大半导体。张汝京在接受央视报道时谈道,当时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问他双方是否能够合并,他只提出了一个建议:第三座半导体厂能不能盖到中国大陆去?
▲张汝京提议将合并后的第三个晶圆厂建到中国大陆(图片来源:央视财经频道)
张汝京回忆,当时这个提议没有遭到反对,没有人讲不好。但收购世大半导体后,台积电并不能兑现到大陆建厂的承诺。张汝京就放弃了在台积电的股票,携妻带子回到中国大陆,投身于国产半导体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中。
张汝京的爱国情怀来自于他的父亲,中国著名的炼钢专家张锡纶。据张汝京回忆,张锡纶曾问过他,什么时候能够回祖国大陆建一座工厂?这句话一直植根于张汝京的心中。这句话不仅体现在张汝京身上,当时创办中芯国际的员工中有100多人来自海外,而台湾同胞则有300余人,他们都因家国情怀,从而回国报效。2000年,张汝京和时任上海市经委副主任的江上舟一拍即合,在上海张江共同创办了中芯国际。中芯国际的成立之初,就是一家面向全球的半导体制造公司,其股东既有高盛、华登国际等外资基金,也有北大青鸟这样的中资公司。同时,为了避开《瓦森纳协定》的限制,中芯国际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
▲江上舟(左)与张汝京(右)
中芯国际的设立并不容易,2005年3月,张汝京受到了中国台湾经济事务主管部门的指控和处罚。当时,张汝京同时拥有美国国籍和中国台湾户籍,台经济事务主管部门指控其“非法投资”,并判处张汝京500万新台币的罚款。据当时中芯国际的发言人Jimmy Lai透露,台湾主管部门给张汝京两个选择:撤回投资或接受罚款。值得注意的是,当时中芯国际有多位员工有中国台湾户籍,却并未受到责难,Jimmy Lai说:“由此可以看出,台湾当局在处理类似事务时具有很强的选择性。”面对巨额罚款,张汝京选择放弃台湾户籍,继续创办、经营中芯国际。而中芯国际的成立,让中国大陆的晶圆制造实力提升了一个台阶,其北京的12英寸晶圆厂是中国大陆首家12英寸晶圆厂。2003年,中芯国际晶圆销售额提升至3.6亿美元,成为全球第四大芯片供应商。2004年,中芯国际在香港联交所和纽交所相继上市,融资近18亿美元。不过中芯国际的快速成长引起了行业龙头台积电的注意,从2003年开始台积电就多次对中芯国际发起专利诉讼。2009年11月4日,中芯国际在台积电提起的美国加州诉讼案中败诉。数天后,中芯国际发布公告,宣布与台积电和解,需要向台积电支付2亿美元以及中芯国际总股本10%的股份。为此,张汝京辞任中芯国际执行董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据报道,这也是台积电和解的条件之一。张汝京的离任,并没有让中芯国际和他自己一蹶不振。江上舟和原华虹集团首席执行官王宁国接任中芯国际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后,加快了中芯国际的发展步伐,并于2010年首次实现全年盈利。张汝京在离开后,则继续创业,从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变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教父”。
在竞业禁止期内,张汝京投资并创办了LED公司映瑞光电,其产品打开了全球市场。在度过竞业禁止期后,张汝京继续投身于中国半导体产业,这次他的目标是实现大尺寸硅晶圆的国产化。硅晶圆俗称“硅片”,是芯片的主要原材料,在芯片制造材料成本中占比达37%。随着时间流逝,全球硅晶圆市场份额逐渐集中到了日本信越化学、日本胜高、韩国SK siltron、中国台湾环球晶圆和德国世创等五大硅晶圆巨头手中,5家公司的市场份额占比超过90%。
▲半导体硅片产业链以及全球主要硅片企业(图片来源:广发证券)
中国大陆虽然是全球硅晶圆的重要市场,但国产自给率很低,大陆半导体大尺寸硅片(300mm、12英寸)的生产能力基本为零。2014年6月,张汝京受邀在上海临港重装备区内创办新昇半导体,总投资约68亿元,专注于半导体300mm硅晶圆。新昇半导体成为了国产大硅片的破局者,承担并全面完成了“40-28nm技术节点的300mm硅片技术研发”的国家02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又承担了“20-14nm 300mm硅片成套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专项任务。
2017年,张汝京在新昇半导体的三年任期结束,年近七十的他转身再次创办了半导体制造企业青岛芯恩。对于离开新昇半导体,张汝京回应称,300mm硅晶圆本来就是帮国家做的,相比之下,他对IDM(垂直制造模式)更感兴趣。青岛芯恩项目总投资150亿元,由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管委、青岛澳柯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芯恩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设立,最终实益拥有人是青岛市人民政府。借由青岛芯恩,张汝京提出了“最适合中国”的半导体企业经营模式CIDM,即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在这种模式中,10-15个企业共同出资联合进行芯片设计、工艺研发、生产、封装、测试和销售等环节,将这些企业共同绑定,实现多赢。张汝京认为,CIDM模式下,这些公司不仅可以资源共享,还能减少投资风险。不过青岛芯恩的设立并不顺利,其原计划2019年年底投产,预计今年满产。在2019年12月,青岛芯恩的主楼封顶,其8英寸设备才开始搬入。此外,新冠肺炎疫情和股东变化都影响了芯恩的投产时间。
▲青岛芯恩厂房封顶仪式(图片来源:青岛芯恩)
去年8月,青岛芯恩宣布其8英寸厂投产成功,投产产品为功率芯片,良率达90%以上,其光罩厂也于同期完成产品交付。2021年9月,国银租赁签署两份融资租赁合同,向青岛芯恩融资29亿元。11月,国银租赁再次发布公告,宣布和青岛芯恩签署融资租赁协议,以先购买设备再回租的方式向青岛芯恩融资27亿元。在青岛芯恩获得新融资的同时,11月中旬前后就已经有张汝京离职芯恩,加入上海积塔半导体的传闻。
▲去年11月有媒体报道张汝京离开芯恩加入积塔半导体
上海积塔半导体成立于2017年,其背后则是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的子公司、中国前十大IC设计公司华大半导体。积塔半导体是一家专注于特色工艺的芯片制造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汽车电子芯片、IGBT芯片制造企业,在模拟电路、功率器件芯片代工领域具有领先地位。当前积塔半导体在上海浦东新区和徐汇区拥有两个厂区,已建和在建产能共计6英寸7万片/月、8英寸11万片/月、12英寸5万片/月,以及3万片/月的碳化硅产品。2021年11月30日,积塔半导体宣布完成80亿元融资,本轮融资由华大半导体领投,其他出资方包括上汽集团、小米长江基金、汇川技术、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等。
张汝京在大陆创业的20余年间,既见证了中国半导体产业从0.5微米制程停滞,再到如今各细分领域补足、发展的见证者,也亲身参与、创建了中芯国际和新昇半导体等产业重要玩家。对张汝京来说,其半导体创业都没有走到最后,但他的离开都留下了更好的半导体企业。张汝京从世大半导体离开,是因为无法在大陆建厂;从中芯国际离开,是为了中芯国际发展更好;从新昇半导体离开,则是完成了国产大硅片的突破任务,为了更加专注地建设顶尖半导体厂。2022年,张汝京离开芯恩,加入积塔半导体。这次70多岁的张汝京没有再次创业,或许是因为已经有了更多的半导体人和创企,投身于国产半导体的发展。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DT新材料